郭雅斌被廈大錄取、陳茜被華東師大錄取、江秀榕被福建師大錄取、許娟被廣西大學錄取……29人考研,25人被錄取。他們是閩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0級思想政治教育班學生。該班也因此獲譽“最牛考研班”。(4月25日《海峽導報》)
  全班29人考研,25人榜上有名,這樣高的“升學率”,確實很牛。就是對比歷年其他各地版“最牛考研班”,也不遜色,真可謂“俯首甘為考研牛”。不過,就像時光不會倒流,考研也不同於高考,而拿高考的熱血和決絕來拼考研,總給人“老夫聊發少年狂”的不倫不類之感。讀大學的目的就是考研嗎?如若不盡然,那“最牛”也就可能是“罪牛”。
  如若是中小學生,說讀書是為上大學,找份好工作,肯定會被點贊。如若是大學生,說上大學是為考研,找份好工作,沒準會被當成“腦殘”。大學之大,不止體現在知識的專業和深度上,更體現在心智的成熟和完善上。大學就是一個跳板,是跳向科研,遨游知識的殿堂?還是跳向社會,開拓嶄新的人生?因人而異,但一股腦去考研,就有些“沒頭腦”了。
  古人雲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上了大學,也是成年人了,要有起碼的自我認識和規劃,這個只要看自己,不需再向右看齊。人生是走自己的路,讓別人看;而不是走別人的路,讓自己看。在這方面,高校的教育也要配套,因材施教,引導不同的學生修煉不同的技能走向不同人生。高校就該像太上老君的“八卦爐”,既能煉出仙丹,也能煉出孫猴子。
  且看該校,高校不見高大學不見大,竟然還是高中的教育模式。一切為了考研轉:實習開綠燈,輔導員幫“搶”自習室,請高分師兄指導座談,每月一次模考……這還是大學嗎?大學被高中附體,學生也穿越到高中時代。哪怕報錯了專業,依然要發揚老黃牛精神,考他個天荒地老。這種精神固然可嘉,但也偏離大學生的真實訴求和大學的真實使命。
  放眼莘莘考研者,無外乎兩種:一種是醉心科研的,目標堅定,九頭牛也拉不回;一種是迫於就業壓力的,人考亦考,風馬牛不相及。在考研的浩蕩大軍中,前者鳳毛麟角,後者比肩接踵。學生自身沒規劃,又缺少引導,再加上高校“考研”式的教育,才壯大了考研隊伍,造就了“最牛考研班”。這般“牛”錶面很風光,個中隱情或許也很凄惶。
  人生從不是捆綁消費,“最牛考研班”說牛也不牛。大學之牛,不在於考多少研究生;人生之牛,也不在於是否是研究生。大學考研,仁者見仁智者見智。考研、工作,無所謂優劣,人人皆有生存之道,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。考研是一種選擇,工作也是一種選擇,無論哪一種,只要適合你發展,能實現自我,那你就是一個“特立獨行的牛”。
  文/葛亞夫  (原標題:“最牛考研班”,說牛也不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kjtionkzbakq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